已经有 Web 了,为什么国内还有各种小程序,快应用这种畸形的产物?
已经有 Web 了,为什么国内还有各种小程序,快应用这种畸形的产物?
例如你打http://zhihu.com,随便点任何一个连接,没APP,直接弹APP下载,有APP,提醒跳转APP。
归根结底,国内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过于自私,不想在Web这种开放生态贡献内容,都想把用户引流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。
因为以前有一个傻逼把搜索引擎这个流量入口玩死了。
逼的各家开始搞私域流量,然后尝到甜头就继续搞。
国外搞 Web,是为了开放、自由、兼容。国内搞小程序,是为了封闭、锁流、抽税。微信不想你跳出它的生态,就造了个小程序;支付宝要抢流量,就也上了生活号、轻应用;字节不甘落后,来个抖音小程序。Web?不好意思,它“太自由”,不好圈养。你以为你打开了世界,其实你只是打开了另一个壳子。小程序长得像 App、跑得像网页、用起来像快捷方式,但背后全是平台的算法和数据闭环。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平台掌控中,它笑你“用得爽”,其实是“收得稳”。
“哎呀,小程序多方便呀,扫码就用,不用下载!”
听上去很美,实际上你用的都是残缺版应用,权限受限、性能打折,UI 一致到让人审美疲劳,功能却又不如原生 App。但用户不在意,他们只关心能不能点外卖、买地铁票、摇一摇抢红包。你一个前端理想主义者要搞 Web3、PWA、跨端自适应,结果甲方来一句:“咱能不能上个微信小程序先搞流量试水?”你就知道这不是技术选型,是生态投降。大家都明白这不是最优解,但在国内,这就是唯一能活下来的解。
最荒谬的是,这玩意儿还可能出海了
国内生态绑架用户成功后,现在还想推小程序出海,一边骂西方垄断,一边想着自己当“全球微信”。技术开倒车,商业强输出,荒诞不?
总结一下:小程序不是什么技术创新,它是平台喂用户的快餐产品,是国内生态对 Web 开放精神的“完美反叛”。它当然畸形,但它盈利、控流、低门槛、绑用户,它活得比谁都好。
你觉得 Web 是未来?国内互联网说:“你想多了。”
但对于正经做产品的而言,这玩意当然是畸形。甘愿把自己圈到他人的地盘这种行为也很奇怪。
更主要的是,国内在移动互联网上就是畸形的。它们默认用户是傻逼,不懂浏览器怎么使用。其中一些更过分的,默认中国人是傻逼,电脑都不会用所以 PC 网页都不做。
作者:Joe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725620450/answer/4798264007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为一个资深前端开发,我来回答一下吧。
小程序这东西呢,有好处也有坏处,其实也不一定要一棍子打死。
好处:
1.减少了兼容问题:
经历过早期H5开发的人都知道,各个浏览器的兼容问题,曾经让我们非常头疼。小程序客观上解决了这个问题,至少我们不用写那么多浏览器前缀了;
(“做过小程序吗?兼容哪少了???苹果和安卓不一样,华为和小米也不一样,哪里兼容就少了??”)
2.提供了一些梦寐以求的底层接口:
因为浏览器的限制, HTML5的功能是很有限的。其实在小程序出现以前,曾经有过很多解决方案,比如曾经很流行的HTML+。小程序在app底座的支持下,拿到了很多底层的功能,比如设备信息、运动信息、文件读写等等;
3.规范了应用的开发流程:
各家小程序其实都借鉴了appstore的开发和上架方式,虽然执行起来都有点打折扣,但都基本上保留了开发->测试->审核的流程。这个也为前端规范化提供了一定的协助。
坏处:
1.流量垄断:
其实这个不是小程序的锅,而是各个大app自己的锅,只是小程序把这一点放大了。虽然有比如uniapp这种一次开发,多端提交的方案,但总是会有一些差异,另外也有很多重复造轮子的问题。
2.小程序环境对app本身的依赖过高:
现在小程序真正做起来的,恐怕只有微信环境,支付宝勉强算,其他的美团、京东、抖音基本上都没有火起来。主要的原因,还是这些app开发运营团队自身的支持力度,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,导致开发者不得不放弃吧。
3.与全世界的互联网环境隔阂太多:
小程序这东西大概只有中国大陆才流行,其他国家几乎没听说过。如果做过出海开发的人就会明白,我们长期在小程序开发中养成的经验,在国外完全没有用武之地。做出海开发,还是需要回到最早的HTML+JS的年代,多少有点不习惯。
发布于 2024-10-11 17:43
那么痛点找到了,如何解决它?这背后孕育着无限的市场和历史级别的机遇~
免责声明:本站转载旨在“信息共享”传递之目的,转载文章中所有素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扫一扫,关注我们